全省檢察機關聚焦涉民企犯罪問題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釋放司法善意 護航民企發展
本報訊 近日,撫順市民營企業家沈某了卻了一樁困擾他10年之久的“鬧心事”。2010年2月,沈某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監視居住,檢察機關認為證據不足未予批捕,後經多次補充偵查仍未能取得更多有效證據,也未依法作出其他處理。直到近期,沈某的案子畫上了句號。
去年,省檢察院與省公安廳聯合開展了涉民企“掛案”集中清理行動,沈某的案子在這次行動中得到了清理。集中清理期間,全省共排查出“掛案”395件,截至目前,已為283名像沈某這樣的民營企業家掃除煩惱,案件清理率達71.64%。
為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,全省檢察機關按照省委部署要求,充分發揮檢察職能,不斷創新理念,抓住涉及民營企業犯罪問題這個關鍵發力,加大工作力度,細化工作措施,充分發揮法治在保護權益、懲治違法、促進創新中的激勵約束作用。
同時,全省檢察機關着力強化法律監督,堅持“少捕慎訴”,認真開展涉非公經濟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等工作,不斷向廣大民營企業釋放司法善意。
去年1月至11月,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民營企業涉罪案件不捕率為41.15%,不訴率為20.5%,與普通刑事案件相比,分別提高15.05個百分點和9.3個百分點,民營企業在涉罪情形下,合法權益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。對在訴訟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,檢察機關根據犯罪情節、取證情況,對改變拘留、逮捕等強制措施不影響訴訟正常進行的,及時提出變更建議。在檢察機關的建議下,去年全省共有61名民營企業涉案人員強制措施變更為取保候審,其中企業法定代表人23人,數十家企業在涉罪狀態下得以維持正常生產經營。
2020年以來,全省檢察機關依法懲治侵害企業權益犯罪活動,加大打擊黑惡犯罪工作力度,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公正平等參與市場競爭,提升企業安全感。全省檢察機關共批捕非法高利放貸、欺行霸市、強攬工程等黑惡犯罪嫌疑人844人、起訴2883人。嚴厲懲處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,加大了對馳名商標、發明專利、涉外知識產權以及高端製造、智能製造、互聯網產業等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。全省檢察機關起訴侵犯知識產權犯罪164件365人,為營商環境“祛邪扶正”。與此同時,省檢察院還積極探索完善知識產權刑事、民事、行政“三合一”辦案模式,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權利人權利義務告知制度,為創新驅動保駕護航。
此外,各級檢察機關採取各種措施加強業務指導,暢通檢企交流渠道。省委統戰部、省檢察院、省工商聯聯合印發了《關於建立健全與民營企業溝通協商機制的實施意見》,健全完善了傾聽企業家意見建議的長效機制。省檢察院牽頭協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、省税務局等9個部門聯合出台《關於建立涉罪企業合規考察制度的意見》,通過檢察機關、行政機關、涉罪企業三方博弈,引導各市場主體服從行政監管、合規管理經營。
竇曉峯 本報記者 侯永鋒
1、北國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於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未經北國網的書面許可,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北國網的各項資源轉載、複製、編輯或發佈使用於其他任何場合;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,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複製或保存;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國網的任何資源。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,必需取得北國網書面授權。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2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,並註明“來源:北國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3、凡本網註明“來源:XXX(非北國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,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。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佈,可與本網聯繫,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。